金庸、李咏因癌去世丨教你如何科学的认识那些与肿瘤有关的基因检测产品!!!
10月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月份(对,今天11月份了),相信大家还没有从李咏病逝的消息中缓过劲,就又听闻到了金庸老先生的逝世。
李咏据说是喉癌,去的全球顶尖癌症治疗中心梅奥诊所进行治疗,依然没有挽救回来。金庸生前好友作家陶杰透露,金庸晚年罹患肝癌,同时与癌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艰难斗争,并在10月30号下午仙去,其儿子回应表示,老先生走得很安详。
说起癌症,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甚至会“谈癌色变”,当今社会,癌症已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2018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癌症新发病例 3,804,000 例,癌症死亡病例 2,296,000 例。平均中国每天有至少 10,000 人会被诊断为新发癌症,平均每分钟有 7 人确诊。
癌症可不可怕?可怕!
怎么办?防癌!抗癌!
怎么防?怎么抗?基因检测啊!
对,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那些所谓的肿瘤基因检测产品到底哪些是靠谱的?哪些是不靠谱的?(小编水平有限,仅个人一些看法,如伤害了你,请一笑而过
肿瘤基因检测,从5P医学(+Precision)角度分析,差不多分为以下几种:
1,肿瘤易感基因检测:打着预测肿瘤患病风险旗号,然后早期预防!(目前不靠谱!)
2,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针对有家族史或遗传史的人群,筛查高风险人群,然后进行干预和预防!(相对靠谱!)
3,肿瘤早筛:肿瘤早期或超早期的筛查,以期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部分靠谱!)
4,肿瘤分型和精准用药:这是目前肿瘤基因检测最大也是最成熟的领域,通过精准的诊断指导患者精准的治疗。(部分靠谱!)
首先,我是不推荐做肿瘤易感基因的,遗传性肿瘤基因倒是可以做做(现在基因检测公司就喜欢混淆这两种概念,然后来推销各种肿瘤易感基因产品甚至是天赋基因产品)。why?
目前普遍认为,绝大多数肿瘤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基因)相互作用所致,所以说肿瘤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是没有问题的。做易感基因最喜欢引用的一句话就是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 利根川进 博士说的:“除了外伤以外,一切疾病都与基因有关”。
肿瘤易感基因产品的研发套路一般是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或文献资料查找对应肿瘤易感基因的SNP位点(rs号),然后找到他们的OR(或HR)值和基因型频率,最后通过相关的遗传风险模型来做综合风险的评估,最最后来做一个疾病的正态分布模型,划分高/中/低风险(有些公司能划出较低/一般/略高/较高/很高/极高风险6个等级,真是费心了)。
我们暂且不考虑选择的基因位点准不准、全不全(肯定不全),检测方法准不准,单单就是遗传风险评分模型和风险等级划分这块,有临床研究大数据支持吗?不能随意的选几个点,随意的组合包装在一起,这样的结果有意义吗?
tell me,参考哪个遗传风险评分(Genetic Risk Score,GRS)模型了?还是参考Harvard Cancer Risk Index?然鹅,对临床有什么意义呢~
目前,我国尚缺乏对复杂疾病进行全面系统综合传统风险因素和遗传因素的有效风险评估手段,所以,市场上那些肿瘤易感基因的产品,就当成是基因/科学算命,娱乐娱乐吧,如果心理素质很差,那真的就是花钱找不自在了!(不过,也许未来某一天研究数据多了,倒是可以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毕竟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笃定的一成不变?只是基于小编目前的认知,肿瘤易感基因检测是不靠谱的!)
其实,天赋基因也是这种套路!说是只需采集一点孩子的唾沫,检测其中的基因,就可以知道孩子是否有音乐天赋、数学天赋、运动天赋等等。靠谱么?肯定不靠谱!!!
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有时候也会被称为:遗传性肿瘤易感基因检测,没问题,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因为有“易感”两个字,就把它跟肿瘤易感基因挂钩到一起啦~
长期以来,人们对肿瘤是否遗传心存疑虑。现已阐明,有些家族性肿瘤确有遗传性,但遗传的不是肿瘤本身,而是易患性。细胞中的抑癌基因和DNA修复基因种系变异可通过升值传递,由于这两类基因是维护细胞稳定性的关键,所以其单基因变异就可能高概率的引起特定肿瘤,并且常常有肿瘤以外的某些综合征表型。据估计,人类中约有10%肿瘤是这些基因种系变异遗传而发生的!
根据陆国辉《临床遗传咨询》一书,遗传性肿瘤主要有如下特点:
家族里同时出现多个患有相同或者相互间关系密切的肿瘤的病人:比如,亲人中既有患乳腺癌的,又有患卵巢癌的。
发病年龄小:一般我们认为50岁以上患的肿瘤更倾向于是散发的(非遗传性的),若有家属50岁之前得了恶性肿瘤,应该更加重视。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也就是说,肿瘤病人在家族里大多呈纵向分布,即从上一代往下一代传递。
罕见肿瘤的出现:肿瘤在异常人群里出现,说明患遗传性肿瘤可能性大,例如男性患了乳腺癌。
多个或者双侧肿瘤的出现:比如双侧乳腺癌,双侧肾癌,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
多个原发性肿瘤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出现:如一个患者既有原发性肠癌,又有原发性卵巢癌。
非肿瘤临床表现的出现:如Cowden综合征,该疾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多重错构瘤及某类肿瘤发生风险的增加。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甲状腺癌等,皮肤方面表现为口腔及皮肤乳头状瘤,胃肠方面表现为混合性息肉(包括错构瘤)。
无外环境风险因素的发现:一般我们认为肿瘤是复杂疾病,肿瘤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包括与致癌物质的接触)共同作用的结果。外环境条件不存在的情况下肿瘤的发生必然与遗传密切相关。
满足上述特点之一的家系成员(肿瘤患者或者目前健康的人)应该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携带遗传性肿瘤相关的突变基因。
目前,像肺癌、肝癌等,由于遗传因素还不明确,除非家族中有特殊病史(极罕见),在患者咨询时,正规的基因检测机构都不会建议其进行肺癌、肝癌的遗传性肿瘤的基因检测。所以在做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单位进行咨询和检测,才能做到科学的检测,保证自己的利益。
遗传性肿瘤的解读跟肿瘤易感基因的解读不一样,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解读是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和胚系突变等位基因解读实证联盟(ENIGMA)等给出的分类等级,以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BRCA1/2解读为例:
很多人在咨询做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时都有这样的疑虑:如果检测到携带遗传易感基因就一定得肿瘤吗?如果没有就肯定不会得肿瘤吗?其实,并不是携带了遗传性肿瘤的易感基因,就100%得肿瘤,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的重点在于针对性的预防。遗传性肿瘤患者有50%的概率会遗传给后代,如果是有家族史的健康人群,做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是否有罹癌风险。若不幸结果是阳性,那么就要针对性的预防相关肿瘤的发生;如果是阴性的结果,就不用过多的担心。但阴性结果并不意味着就肯定不会得肿瘤了,因为肿瘤的发生也受后天因素的影响,环境、生活习惯等等也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所以,保持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MTC)基本都是RET基因变异引起,如果有RET基因变异,罹患病风险可达到100%)
此外,如果能理解区分SNV和SNP,那么你就能理解肿瘤易感基因和遗传性肿瘤的差别了!如果还是不能理解,那么我跟你通俗的解答下两者的差别:遗传性肿瘤检测的是癌基因、抑癌基因或DNA损伤修复基因的突变,这些基因突变的特点是“频率低、致病性高”,即这些基因突变在总人群中携带概率很低,通常不到1%,但一旦携带有这种突变,则得病的概率非常高,可能在80%以上;而肿瘤易感性检测的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特点是“频率高、致病性低”,其在人群中频率往往可达到5~50%,但通常不直接致病,而是增加患病的风险。
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的市场相对可靠,但是也不乏很多混淆概念的公司在浑水摸鱼~
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癌症发现时大部分是中晚期,临床看到的也只是癌症发生过程中的冰山一角。癌症发生最开始是基因水平上变异,然后进化到细胞水平的变异,最后是组织水平的变异。传统的方法仅仅能够在组织水平或者细胞变异的后期发现癌症,比如血清肿瘤标志物、B超、CT以及组织活检等方法。这时候更新的、更加精准的基因检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早期的时候发现癌症。
基于液体活检进行肿瘤早筛的主流技术路线:
1,靶向突变检测:以ctDNA中的somatic mutation作为阳性信号,ctDNA检测(>20,000X);
2,甲基化检测:以区别于正常分布的ctDNA甲基化谱作为阳性信号,ctDNA甲基化检测(200-2000X);
3,CNV检测:以区别于正常分布的ctDNA CNV谱作为阳性信号,WGS全基因组测序(20-50X);
4,其他非主流路线:CTC/Exosome/microRNA等检测,尚无大型临床研究进行参数探索与性能确认(目前作为早筛证据不足)
目前,从事液体活检的基因检测公司很多,但是从事肿瘤早筛的公司并不是很多,因为这是个烧钱、烧时间的大数据项目。目前,小编了解到国内从事肿瘤早筛的公司有:
燃石、鹍远、贝瑞(和瑞)、泛生子、优迅医学 、因合生物、基因加、中科普瑞、莱蒙君泰、易必恩、为真、基准、思勤医疗、博尔诚、阿克曼、诺辉健康等…
目前,ctDNA甲基化做早筛相对成熟,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模型,得出的数据也是相当可观的,比如最近鹍远推出的肠癌早筛,易必恩推出的肝癌早筛,莱蒙君泰推出的肝癌早筛,贝瑞(和瑞)的肝癌早筛,因合的肺癌早筛等等~
如今的基因检测市场就是一摊浑水,有些公司没有做临床数据也在推,甚至有公司用CTC做早筛,用qPCR做ctDNA早筛等等。所以目前肿瘤早筛市场部分可靠。
小编说到,肿瘤分型和精准用药是目前肿瘤基因检测最大也是最成熟的领域,通过精准的诊断指导患者精准的治疗。但是,为什么说是部分可靠呢?
基础背景不多说,精准医疗大家都懂,但是,那些做基因检测的公司谁告诉过您:
有很多靶向药不需要做基因检测的?
点这里:靶向用药一定要基因检测吗?
临床化疗药物是不需要做基因检测的?
点这里:化疗用药部分应如何解读?
基因检测panel并不是越大越好?
点这里:基因检测panel越大越好吗?
O药是不需要检测PD-L1的?
。。。
TMB怎么做的?液体活检怎么做的?克隆性造血突变怎么过滤的?等等...
有时,同样都是几百个基因的大panel,是不是检测的内容就一样呢?不然,市场上鱼目混珠的产品太多,同样几百个基因的panel,有些是检测几百个基因的热点(通常多重PCR捕获),有些是检测几百个基因的全外(通常探针杂交捕获),他们对外宣传都是可测几百基因,这个宣传角度没有问题,但是却欺骗了患者,因为热点与全外的差别还是蛮大的,价格差别则更大,在选择时一定要问清楚。
一般的几百个基因大panel,明确与用药相关的基因只有几十个,很大一部分基因在医学上的作用尚未明确,和实际用药检测并不相关、有些甚至是些研究性质基因,因此看这家公司设计大panel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做用药分析,那么很抱歉,别浪费钱了,如果还做TMB等分析,那么这个产品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几百个基因的检测和解读没有浪费。
许多公司趁着目前基因检测市场的“混乱”开始浑水摸鱼,谁告诉过您这些真实的信息呢?良心不会痛嘛~
做基因检测,还是要找靠谱的公司,精准医疗,确认过眼神,你是不是“吹牛逼”的人!
不小心又瞎说大实话了,如伤害了你,请一笑而过~
孩子,无论你做什么爸爸妈妈都爱你
我想学生物
找个好人家
一入生物深似海,从此奋斗到天明
基因Talks
微信ID:Precision_Medical
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2.长按右侧二维码,探索基因的力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
好看的基因科普千篇一律,
有趣的基因Talks万里挑一!